從萬安橋失火看木拱廊橋保護之困
張?zhí)锟?/p>
8月6日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萬安橋失火,橋體幾乎全部被燒毀,暫無人員傷亡。屏南縣有關部門表示,下一步將對火災情況進行評估,并全力做好修繕等后續(xù)工作。(相關報道見A5版)
萬安橋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距今已有900多年歷史,被視為“中國最長木拱廊橋”。因為珍貴獨特,2009年“中國木拱橋傳統(tǒng)營造技藝”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萬安橋被燒毀令人痛心,也再次提出了如何保護諸如木拱橋和木制建筑這類獨具中國工程技術特色和智慧的建筑和文物。對于保護古建筑,國家早就有規(guī)定,1984年2月28日由文化部、公安部發(fā)布的《古建筑消防管理規(guī)則》作了具體而明確的規(guī)定,其中包括防火和救火,因為木制建筑除了容易損壞外,最大的敵人是火災。
規(guī)定要求,凡古建筑的管理、使用單位,必須嚴格對一切火源、電源和各種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此次火災具體原因正在調查之中,是否有違反了相關規(guī)定的情況仍需有關部門調查。
《古建筑消防管理規(guī)則》對于滅火也有具體規(guī)定,要求古建筑保護區(qū)必須設有相當數量的消防用水。但是,媒體上流傳的救火視頻顯示,萬安橋上沒有布設消防水管,而且滅火器稀缺,參與救火的民眾是在用水桶汲水救火,完全不能阻止熊熊大火,只能眼睜睜看著萬安橋被燒毀。
萬安橋事故調查不僅會給保護之后可能重建的萬安橋提供經驗和教訓,也會為其他文物保護提供經驗。這也涉及另外一種保護,理論上需要強調永保古建筑的安全,但是在萬一遭到意外焚毀時或毀壞時,是否能修復。
現在相關方面的估計萬安橋是可以修復的,歷史上它也被修復過多次。明末、清康熙四十七年遭火焚,乾隆七年(1742年)重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復建為34開間136柱橋屋。民國初再次被燒毀,民國21年(1932年)再度重建。1952年萬安橋西北端被大水沖毀12開間,1954年當地政府出資重建。2014年12月,萬安橋又進行了大規(guī)模修繕。
因此,做好修復大橋的技術傳承格外重要,這是木拱橋保護的第二個維度。關鍵要對專業(yè)人員和技術予以特別保護,并讓這一技術傳承下去。木拱橋是世界橋梁史上獨一無二的門類,其營造技藝被稱為中國橋梁建筑技術的“活化石”,代表著中國古代木構橋梁的最高技術水平。但是,由于社會變遷,木拱橋已經不是現在的主流橋梁,因而越來越多的傳統(tǒng)拱橋工匠放棄了自己的老本行,不僅一般工匠和技術人員難尋,更不用說技藝精湛的匠人,這也提醒保護木拱橋和其他榫卯建筑的技術人員和工匠也是當務之急。
建立在木拱橋之上的還有文化以及文化的傳承。全國各地的廊橋上的廊屋普遍設有戲臺、凳床、攤點等,是村民飲茶、納涼、看戲、集會、歇息、觀賞、貿易等重要活動場所。廊橋上的戲曲表演很多都是地方性的,也是借助廊橋這個空間和舞臺才能傳承,也可以稱為廊橋戲。如果沒有了廊橋,當地獨特的文化載體也就沒有了,廊橋戲也就可能消亡。這也是保護廊橋需要考慮的要素。
保護木拱廊橋需要從多方面計劃,否則,這一獨特的建筑就有可能凋零或消亡,與之相連的技術和文化也會隨之萎縮和消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8月7日發(fā)現4名新冠病毒陽性感染者
- 新疆烏魯木齊7日報告4例無癥狀感染者 劃定4個高風險區(qū)、4個中風險區(qū)
- 立秋意味著要涼快了嗎?全國高溫形勢將如何發(fā)展
- 列檢老兵征戰(zhàn)暑運戰(zhàn)場:將責任寫在作業(yè)現場
- 北京新增2例本土感染者均為隔離觀察人員 現住石景山區(qū)
- 北京嚴格進返京防疫管理 繼續(xù)加強常態(tài)化篩查
- 北京:養(yǎng)老險繳費不足15年可延長繳費
- 北交所一周“5審5過”創(chuàng)紀錄 申報企業(yè)質量明顯提升
- 徐克這次不拍武俠拍“幽默” 望所有香港導演一起拍部片
- 首個國產抗新冠口服藥價格初定 不超過300元